- 贡贵训;
《湘西乡话的接触与演变研究》一书在详细调查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归纳了湘西乡话语音演变的类型,总结了接触与演变的规律。并且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对湘西乡话的语言活力、使用者的语言态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濒危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和措施。该著作代表了目前湘西乡话研究的最高水平。
2021年03期 v.26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延锦;
古浪县是甘肃省武威市所辖的一个县。古浪话属于兰银官话,有阴平上、阳平和去声3个单字调。运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分析古浪话单字调格局,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古浪方言的阴平上调值为33,阳平为51,去声为31。县境内各地区口音是造成前人研究中的去声在调型和调值方面产生分歧的重要因素。
2021年03期 v.26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川;盛佳;
19世纪美国自然主义作家亨利·梭罗的散文作品《瓦尔登湖》以热爱自然的情怀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具有较高的生态学价值及研究意义。选取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及物性系统对《瓦尔登湖》中关于动物的话语进行生态分析,以探讨作品中人与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研究发现,梭罗主要运用及物性系统下的物质过程、心理过程以及行为过程构建了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传递了积极的生态意义。
2021年03期 v.26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刘晓霞;
聚焦路易·艾黎的中国诗歌英译活动,以译者惯习为理论依据,对艾黎的诗歌翻译活动、策略及其翻译观等进行探究。艾黎在经历战事、参加革命、投身建设、介绍中国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特有的惯习,正是这些惯习促使他选择翻译中国诗歌时坚持以目标读者为导向,向世界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反映出他无私、博爱、跨国的国际主义精神。
2021年03期 v.26 27-3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1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张亚;
以某大学68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多样性、词汇复杂性和词汇错误三个维度对他们在线写作中词汇丰富性的发展变化特点进行动态跟踪研究。结果发现,经过多次自主修改,学生作文中的词汇复杂性有所增加,词汇错误有所减少,错误最多的是单词拼写错误,其次是大小写错误。受训练周期短和同题作文的影响,词汇多样性没有显著进步。
2021年03期 v.26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余星;蔡永贵;
基于自建语料库,借助语料库研究方法从单词、语句和语篇三个维度对儒家经典《四书》理雅各和辜鸿铭译本的翻译风格标记进行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翻译风格特征的异同并探讨导致风格差异的可能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个译文语句通顺自然、衔接自然、整体用词难度和阅读难度趋于一致,显示出翻译文本显化和简化的趋势。标准化TTR、词汇密度和句子平均长度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差异说明理译词汇使用更丰富多变,句子结构更加简单明了,阅读难度比辜译稍低,整体可读性略胜一筹。显然,两位翻译家截然不同的翻译目的是造成译文风格差异的重要因素。
2021年03期 v.26 35-3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翠菊;
无论是口头形式还是语篇形式,翻译都应被视作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因此,翻译标准应该突破原来单一的语言"桎梏",追求多方面、多维度的契合。肇始于自然生态理念的生态翻译理论注重翻译的生态环境,强调翻译要根据生态环境,尤其要在语言层、文化层、交际层等方面不断调整,作出适应性选择。文章从生态翻译理论框架下的三维转换理论视角出发,以甘南州拉卜楞寺景区为例,详细分析了导游词翻译在"三维"上的调整过程,以及翻译文本在语言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
2021年03期 v.26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谢春丽;
李学辉的长篇小说《末代紧皮手》是一部极富地域特色的乡土小说,作品围绕末代紧皮手——余土地的命运展开描写,同时展现了从解放前到文革后这段历史时期巴子营人与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世世代代的巴子营人来讲,土地就是他们的生命,自然就是他们永恒的家园,在对土地的眷恋、敬畏以及捍卫中他们俨然已经和自然融为一体了,而作家正是通过对作品中这一主题的揭示彰显了其不自觉的生态主义思想。
2021年03期 v.26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磊;
电影《那时风华》是一部以三代塞罕坝人不忘初心,最终创造一片绿洲传奇的感人事迹为蓝本进行创作提炼、艺术加工而成的主旋律影片。影片还原了塞罕坝人战天斗地,将荒漠沙地变成生态绿洲的艰辛历程,深刻诠释了伟大的劳动精神。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越来越以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作出有力的诠释与表达,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既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也是主旋律电影的时代价值所在。
2021年03期 v.26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魏红霞;
陇南文县铁楼乡、石鸡堡乡等白马藏族聚居区保存和流传着丰富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的产生、传承和发展与该地区该民族的民间信仰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民间信仰是民间传说产生和传承的心理基础,民间传说在传承和发展中渗透和巩固着民间信仰。在民间传说和民间信仰的互动联系中民俗事象起着重要的关联作用。
2021年03期 v.26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崔峰;
甘肃东部佛教石窟群是甘肃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莫高窟为代表的河西石窟群,该区研究和利用相对滞后。东部石窟中遗留下来大量的佛教题记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为研究佛教文化传播、石窟艺术、古代文学和区域历史地理等提供了丰富资料。该区域石窟具有数量众多、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与地方达官显贵有密切关系。现今许多石窟题记风化破损,及时保护和整理这些题记文献应该引起学界关注。
2021年03期 v.2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芳;
明清两代,山西平遥曾八修县志。但由于年代久远,明代所修者多已失传,清代所修者流传至今的也不多。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康熙及光绪《平遥县志》内容翔实,考订精审,堪称善本。二志详细记述了该县历史沿革、山川河流、名胜古迹、人物故事、风俗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是今人研究平遥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2021年03期 v.2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遥;
卫国战争造成的损失对战后苏联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历战争幸存下来的城市由于住房重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分配所产生的冲突依旧在痛苦中苟延残喘。斯大林格勒作为重建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虽然其重建有着优先权,但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事实与苏联官方的宣传相悖,长期的重建并没有让苏联团结起来,而是使之更加混乱。
2021年03期 v.26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刘文华;
高校利用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及内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利用地域红色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著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最后,高校要提升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发挥网络平台的特殊优势。
2021年03期 v.26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0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宋春光;李文娟;马亨;
移动学习以其方便、灵活、自主、高效、丰富的特点,满足了乡村幼儿园教师终身学习、工余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时代提供的机遇和资源,通过建设面向乡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加大对乡村幼儿园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引领乡村幼儿园教师以移动学习促进专业发展,从而促进乡村学前教育师资水平的不断提升。
2021年03期 v.26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5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陈胜;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是一门兼具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特点的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量大面宽,必须对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研究借助智能教学平台,以产出为导向,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系统的设计,对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尊重语言教学规律,探索适合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的改革路径。
2021年03期 v.26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明子;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开辟了外语教学改革的新时代,在为全面开展智慧教学奠定技术基础的同时,也促使外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其配适,发生改变。本文以TPACK知识框架为指导,从整合技术的英语内容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和整合技术的英语教学法知识三个维度,重构外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旨在为外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2021年03期 v.26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4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唐琼;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不仅引领着学生对西方世界的认知,更承担着很强的育人责任。大学英语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文化自信,用所学知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用批判的思维看待西方世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英语教师在提高自身思政素养的同时,要利用好课堂内外的资源,将大英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立德树人和知识传授的双重任务。
2021年03期 v.26 91-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栗华益;赵钰琳;
通过分析822份有效网络问卷的答卷数据,总结出"语言学概论"课程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规划课时,在尊重学生建议和课程培养方针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合理、高效、趣味、创新的完整教学体系。
2021年03期 v.26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1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怡茗;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翻译专业课程教学中尤其具有特殊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翻转课堂为途径,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初级笔译"课程教学中加大对蕴含思政元素材料的输入,培养学生以正确的三观去审视中外语言文化的异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年03期 v.26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1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焦盛荣;罗艺;
汉藏双语法学教育的适应性革新是新时代汉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是落实、推进民族区域法治化的重要保障,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甘肃省"一院两校"协同培养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实践是对汉藏双语法学教育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基于实证调研分析也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文章从汉藏双语法学教育适应性革新的现实要求出发,介绍汉藏双语法学教育的实践探索——"一院两校"协同培养,基于"一院两校"协同培养的实证分析论证汉藏双语法学教育实践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提出汉藏双语法学教育的完善路径,以期对汉藏双语法学教育的适应性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2021年03期 v.26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益琴;
音乐圈舞是白马藏族祭祀、娱乐、庆典中的一种古老歌舞形式,其依托火民俗活动与火圈舞歌舞共同构成了白马藏族独特的圈舞文化体系,至今保留着氐羌民族圈舞最为古老的文化遗迹。随着时代发展,白马藏族音乐圈舞从表演形式、圈舞形制、歌曲数量、舞蹈动作、文化功能等多方面不可逆转地出现了流变。研究对白马藏族音乐圈舞的传统类型、艺术形态以及流变轨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2021年03期 v.26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9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童福磊;
红色文化资源的形式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南红色资源凭借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浓郁,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红色纪念品开发应用、爱国教育基地、红色写生基地的建立和宣传。本文通过对玛曲县、夏河县、舟曲县红色资源美术创作资源的区域考察,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其开发与应用的优势及现实意义,拓展红色资源区域文化,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21年03期 v.26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棪;
在甘肃这片红色土地上,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南梁精神、长征精神、西路军精神、抗战精神等。发挥红色文化精神的作用,就要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在融媒时代,更应强化新媒体思维和新媒体意识。文章从短视频、沉浸媒介、 H5、小游戏等几个方面探讨甘肃红色文化的新媒介传播路径。
2021年03期 v.26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0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生平;
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以促进各区域文化交流通畅,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必要途径和坚实根基。历史上地处古丝路南线辐射区的甘南,是多民族体育文化荟萃之地,在历经熔炼后蜕变出绚烂而多姿的形态。甘南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其独特的环境文化影响,有其特殊的发展历程。研究这些文化有助于打造区域文化的"软实力",更好地对接"一带一路"地区的文化建设,更好地促进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挖掘与创新。文章从归纳这些体育发展的历程入手,探究这些影响体育盛衰的因素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发展的理论和研究的现实意义,旨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甘南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2021年03期 v.26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姬浩浩;王永强;赵进国;韩炜;陈万里;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从去哪儿等网站随机选取游记和评论为研究材料,利用质性分析软件ROST CM和Nvivo12从研究文本的词频特征和内容意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词频统计的前120个高频词中,人文类旅游吸引物占45%,自然类旅游吸引物占22%,感知情感占18%;旅游者对甘南州旅游吸引物的认知可归纳为动植物、山体、社会风情、宗教建筑等8个维度;甘南州旅游吸引物形象情感评价以正面居多,中立、负面较少涉及;游客感知到的甘南州旅游吸引物形象呈现幂函数曲线的分布特征,"长尾"分布特征明显。
2021年03期 v.26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6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旭辉;蒲向明;
陇南市处于陕甘川毗邻区的重要地理位置,文旅资源极其丰厚。近年来,文旅产业有了较快发展,软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十四五新起点,陇南市面临的问题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推进。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将成为陇南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不二选择。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须有明晰的策略应对:统筹市级旅游空间布局,划分旅游产业发展的次级区域;落实科学规划;综合研究全市文旅资源,凝练整体特征,打造陇南文旅基本形象名片;抓住机遇,铸造陇南市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第三极和特色文旅桥头堡。此三者协同并进,必将迎来陇南文旅产业发展新局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持。
2021年03期 v.26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8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元宏;杨兴龙;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近年来,陇南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陇南模式"。但是,在实施中仍然存在盲目性和无规划性、村民的主体性不足、公共服务系统不健全、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我们通过规划乡村发展远景、多渠道培育乡村产业、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等举措来突破存在的困境。
2021年03期 v.26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6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正>《甘肃高师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8-9020,国内统一刊号为:CN62-1139/G4,双月刊。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2021年03期 v.2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一、投稿要求1.字数与复制率。论文论点明确,内容充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练,语言通顺。来稿以5000~8000字(含图表、参考文献)为宜,重大题材的文章不超过10000字。文章的复制率要求为20%以内。2.标题与作者姓名。(1)论文要求题名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2)提供中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注明至"学院" 一级)、邮编、所在城市名;(3)首页脚注基金项目(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和第一作者简介,简介内容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
2021年03期 v.26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