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逻辑起点、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郭华鸿;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工程。从教育家人格成长的三维进阶深入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是实施这一工程的逻辑起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重要支撑是其实施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铸师魂、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师德,优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强师能,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尊师道是落实好该工程的四个着力点,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2025年03期 v.3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陶行知的教育家精神:内在特质、生成机理与当代启示

    陶菲菲;

    陶行知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其教育革新实践,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系统阐释陶行知教育家精神的四重内在特质:忧国忧民与国而忘家相统一的家国情怀、心系社会与放眼世界相统一的责任担当、矢志不渝与忘我奉献相结合的教育使命、革新理论与培养真人相结合的教育创新。从生成机理看,该精神形成于四维因素的交织:社会历史语境中的个体成长轨迹、实践与认知互动的生成逻辑、以创新教育模式为基础的试验精神、终身学习与自我革新构成的协同效应。面向当代,陶行知的教育家精神为教师成长提供关键启示:坚守育人初心,强化责任担当;破解资源壁垒,推动教育公平;深培创新智慧,淬炼思维利刃;夯实学术根基,奋进育人高地。弘扬陶行知的教育家精神对推进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具有重大现实价值。

    2025年03期 v.3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语言学研究

  • 西洋学者(17世纪—19世纪)对汉语特性的认识(下)

    李葆嘉;

    本文摘自旧著《中国转型语法学:基于欧美模板与汉语类型的沉思》(2008)的部分内容,今核实西洋学者原著,并加以修补成文。首先,引述17世纪多明我学派、 18世纪罗曼学派、 19世纪日耳曼学派诸学者对汉语特性的认识;其次,引述洪堡特基于语言结构类型学构建的汉语语法理论,以及对洪堡特的汉语言文字观加以评析;然后,引述甲柏连孜普通语言学视野中的汉语语法理论。经过三百年历程,西洋汉语文法学终于摆脱了西语文法框架的束缚,建立了面向汉语特性的理论。

    2025年03期 v.30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陕西凤翔方言的“把”字句研究

    任永辉;

    “把”字句是汉语语法学界最为关注的语法现象之一,也是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凤翔方言的“把”字句大部分是处置式的,也有些“把”字句没有处置意味,“把”字句中否定词一般放在“把”字后面,“把”字句可以与“给”字句、“教”字句套合。

    2025年03期 v.30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文史研究

  • 继承与变异——从松阳高腔《葵花记》抄本看南戏的流传

    张岗;张小刚;

    松阳高腔属高腔系统一支,被称为浙江省“戏曲界的活化石”。《葵花记》是流传至今的松阳高腔经典剧目之一。通过对松阳高腔《葵花记》抄本与明传奇《葵花记》刻本的比较发现:由于时代变迁、历史发展、社会风尚、宗教信仰、地理位置以及演出需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松阳高腔《葵花记》虽脱胎于明传奇《葵花记》,却不是简单的复制。尽管两者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呈现等方面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但在人物称呼、剧情安排、叙事方式上有一定的变化,说明松阳高腔遗传了南戏的部分“基因”,有宋元南戏的影子,体现出南戏借助于新的戏曲形式得以继续流传的特点。

    2025年03期 v.3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甘肃“儿童文学八骏”创作中的生态教育书写

    刘阿平;

    甘肃“儿童文学八骏”的创作聚焦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教育主题,这些作品不仅善于描绘儿童在美丽乡村中的诗意成长,展现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命轨迹和成长法则,而且还从生态教育的视角呈现出儿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法则,特别是甘肃“儿童文学八骏”从人与自然对立的生态关系中,反思儿童文学中生态教育观念的深层意义,努力探索如何通过人与自然融合相处的视角培养儿童成长,以此实现儿童与自然诗意成长的教育使命。

    2025年03期 v.30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新发现章泯独幕剧作品考述

    鲁建平;

    左翼剧作家章泯的戏剧作品多发表于民国时期,当时连年战乱,各类文艺期刊众多,但发行期数少,存在时间短,加之其笔名较多,致使章泯的戏剧作品散失严重。经查阅《社会杂志》《读书生活》《新蜀报》等民国期刊报纸,发现章泯创作的《红灯笼》《残芽》《村中之夜》《痛打日本鬼》《抚恤金》《闭门羹》《芳子》等七部独幕剧作品均未被《章泯文集(剧作卷)》《章泯戏剧选》《章泯生平及创作年表》收录。这些剧作取材广泛、语言精练,在观照社会现实的同时,引导激发“人”的抗争意识,维护“人”的尊严与人格,对全面认识研究抗战时期章泯的戏剧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推动作用。

    2025年03期 v.30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说不完的故事》叙事价值探析

    南吉草;

    文章聚焦藏族民间故事集《说不完的故事》,深度探寻其背后潜藏的文化基因,着重剖析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解读其文化象征与隐喻,借助故事里丰富的习俗、独特的语言等元素,生动展现相应的社会面貌与风土人情。从文化传承视角出发,深入探究故事如何承载民众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想象。通过这些研究,推动藏族民间故事在当代社会发挥更为重要的文化传承与交流功能,不断完善对其价值与意义的认知。

    2025年03期 v.30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河洮岷民间契约研究及社会价值述评

    田苗;

    民间契约习惯规范了民间社会运营秩序,对民间社会的治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体现出的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和公平性、公正性特点,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河洮岷民间契约所具有的保存社会记忆、发挥民间习惯法和保障互惠互利民族经济交往的功能,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积极的意义。

    2025年03期 v.30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路易·艾黎研究专栏

  • 路易·艾黎精神赋能隐性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

    杨樱;曹岚;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施方式,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承担了思想政治的重要教育功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采取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将教育者的目的融入一定的教育资源或者载体上,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思想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文章深入探究路易·艾黎精神在高等职业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的价值及其效用实现问题。通过剖析路易·艾黎精神内涵,阐述其国际主义精神、实业创造精神、现代职业教育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思政教育价值内核,以及文化熏陶、榜样示范、实践养成等思政教育功能,并提出其在隐性思政教育场域中的融入路径,即将路易·艾黎精神元素有机融入高等职业院校各类课程,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育人环境,有效推动各类路易·艾黎式的技能实训和社会实践做细做实,从而使路易·艾黎精神在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传承与应用,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为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的目标。

    2025年03期 v.30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学生自治探究——以学生自治会为中心的考察

    刘国忠;

    学生自治作为培黎学校学生管理的组织方式,既是培黎学校民主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培黎学校学生生活与学校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工合山丹培黎工艺学校的学生自治会是在学校行政委员会指导下学生实现自己管理的组织。通过对培黎学校学生自治会的分析可以看出,培黎学校的学生自治具有工合合作社组织的鲜明特点,与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发展性、全面性。学生自治会在参与学校治理和管理,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管理才能,形成民主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年03期 v.30 59-6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教育教学

  • 论应用型高校入学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逻辑、问题与表现

    姚慧;

    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产教深度融合的双重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入学教育面临系统性变革需求。基于动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揭示应用型高校数字化转型中,“技术赋能—需求驱动—价值引领”的需求驱动机制。面对技术治理理念滞后引发的主体性消解、数据有限性与需求动态性间的结构性矛盾、伦理规制缺失导致的真实性危机等现实困境,探讨入学教育需求导向之“魂”,破解现实挖掘之“困”,构建“液态化”调适机制、“精准化”响应体系与“立体化”协同路径,以期实现入学教育数字化转型之“新”。

    2025年03期 v.30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认识误区辨析

    刘珂;李曼;

    日常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场域中开展,并服务于日常生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作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三因”理念的重要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到做人的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落地、实践创新、增强实效的必然要求。但与此同时,提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也遭到质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意味着淡化意识形态,意味着被动适应生活,意味着否定传统灌输。审慎把握这些质疑,须厘清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日常生活,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被大众认同和践行;要创造美好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作出前瞻性思考和引领;要结合生活实际,使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基本方法守正和创新。

    2025年03期 v.3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儿歌选编特点及教学优化策略

    杨晓梅;

    儿歌是低学段语文教材的基础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文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探究儿歌的选编特点与教学策略。在选编方面,从数量占比、文本来源、题材类型分析选文特色,从难度梯度、板块分布、呈现形式解析编排规律;教学策略上,针对目标设定、内容选取、方法运用、评价实施等环节,提出优化方案,旨在为小学语文儿歌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v.30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问题

    李晓梅;李晓林;秦积翠;李乐;

    对甘肃在职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素质检测后显示,教师专业素质整体高于中等水平,各维度表现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理念与师德素质、专业能力素质、乡村人文素质、信息技术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虽然整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仍存以下问题: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教师对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关联理解不足,乡土文化认知浅且教学融入弱,校本课程开发及本土资源利用率低,对自身职责认知及自主发展意识欠缺;专业知识方面,教师的知识更新滞后,对新课标理解不到位,通识性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方面,教师的多学科知识储备不足,跨学科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薄弱,教学方法单一,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开发能力待提升;信息技术方面,教师的实用可操作技术匮乏,应用能力弱,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提升意识不强;支持条件方面,信息化资源配置城乡差距大,培训机会少、形式单一、内容针对性差,考评制度不尽合理且执行不力。

    2025年03期 v.30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教育实习研究:概况与演化趋势

    王惠霞;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聚焦于我国教育实习研究的概况和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教育实习研究持续时间长,研究机构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师范生专业发展、实习模式创新以及实习与教师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的演进趋势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反映了教育实习领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求的过程。

    2025年03期 v.30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基于OBE理念的“中国新诗研究”课程教学思路新探索

    白晓霞;

    白话新诗诞生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对启蒙、培养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起过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具备三精品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白话新诗仍然能够被当代青年大学生所接受与喜爱。因此,从新的OBE理念要求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出发去重构《中国新诗研究》课程的教学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去实施教学思路重构:以“家国情怀”为定海神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进行持续改进。

    2025年03期 v.30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课程思政价值目标评价要素在课堂评价中的构建研究

    余岩波;

    缺乏实操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制约了课程思政的深入发展,文章基于教育性评价理论和课堂评价技巧理论,围绕前瞻性评价、目标和标准评价、自我评价和反馈要素,构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责任、立德成才的自我认知和爱意表达的理性思维为一体的课程思政价值目标评价体系,探究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程化的评价体系。

    2025年03期 v.30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STEM教育理念融入我国学校课程的文献计量分析:演进与展望

    赵颖;

    文章以梳理我国STEM课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历程、分析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目的。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知网(CNKI)发布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发现我国STEM教育理念融入学校课程的研究集中在实践形式、教学探索、学习者学习效果、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并从研究现状中发现了学术资源和研究成果地区间的失衡,缺乏跨学科、跨机构的纵深研究,忽视传统文化融入STEM教学实践,相对缺少新兴技术与教学设计融合方向等方面问题。因此,今后应侧重新兴技术和学校STEM课程深度融合、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中国STEM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路径等方面的研究。

    2025年03期 v.30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基于“大学美术”课程的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闫宏伟;杨雨凡;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诸如“大学美术”等人文艺术素养课程的设置,全面培养非美术专业大学生审美能力是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大学美术”课程,从四个方面重点阐述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树立自主审美意识,实现课内外融合学习;合理设置美育课程,实现课堂优化创建;以“师”带“学”,提升审美协作力;拓宽审美视野渠道,着力构建审美新格局。通过上述策略,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力、批判力乃至创造力,促进非美术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5年03期 v.30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文化艺术

  • 论先秦法家法治思想是当代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赵瑞雪;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以富国强兵为己任的务实学派,法治思想是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先秦法家法治思想主要包括公法观念、正义理念、明法精神、垂法而治等内容,通过对先秦法家法治思想进行实践、理论和历史的三维分析,既还原了法家思想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现实意义,也通过批判性反思揭示了其对现代法治建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借鉴意义。在全面依法治国持续推进的今天,先秦法家法治思想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仍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立法公开透明展现了“法为民立”的基本原则,抓住“关键少数”是新时代严于治吏的体现,司法正义是穿越时空的永恒追求,“民以法存”在当下也有特殊价值,由此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2025年03期 v.30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甘肃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甘肃检察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吕佐娜;吕薇;

    通过深挖甘肃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发现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与检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柱。通过深化理念引领、完善制度规范、优化行为表现、加强物质建设等诸环节,将甘肃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甘肃检察工作实践,是建设和提升甘肃检察机关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方面,甘肃检察系统已有成功的探索可资借鉴。

    2025年03期 v.30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探析民族审美心理对藏族日用瓷器图案的影响

    韩玉轩;乔大林;

    藏族日用瓷器图案精美细致且独具匠心,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妙趣横生的审美意趣,对民族审美心理的构建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甘肃、四川、青海等涉藏地区的实地调研,并结合民族学、美学、文化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荣格的潜意识等相关理论知识,剖析由于民族文化内涵、种族心理传承、美学意识表现等因素对其主观审美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2025年03期 v.30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跨文化视阈下古镇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当代陶艺介入青城古镇为例

    冯楠;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乡村古镇的建设也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开展,如何将古镇文化遗产有效地传承和创新,如何在不失古镇文化特色下发展乡村的经济建设,这一课题仍值得探索。基于两个外国专家引智项目的实践,探讨当代陶艺介入青城古镇对古镇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可行性。一是在跨文化视角下,强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意碰撞和创新实践;二是当代陶艺如何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促进古镇文化与当代艺术的互动和融合;三是为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探索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5年03期 v.30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