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慧;
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产教深度融合的双重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入学教育面临系统性变革需求。基于动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揭示应用型高校数字化转型中,“技术赋能—需求驱动—价值引领”的需求驱动机制。面对技术治理理念滞后引发的主体性消解、数据有限性与需求动态性间的结构性矛盾、伦理规制缺失导致的真实性危机等现实困境,探讨入学教育需求导向之“魂”,破解现实挖掘之“困”,构建“液态化”调适机制、“精准化”响应体系与“立体化”协同路径,以期实现入学教育数字化转型之“新”。
2025年03期 v.30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刘珂;李曼;
日常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场域中开展,并服务于日常生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作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三因”理念的重要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到做人的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落地、实践创新、增强实效的必然要求。但与此同时,提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也遭到质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意味着淡化意识形态,意味着被动适应生活,意味着否定传统灌输。审慎把握这些质疑,须厘清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日常生活,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被大众认同和践行;要创造美好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作出前瞻性思考和引领;要结合生活实际,使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基本方法守正和创新。
2025年03期 v.3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杨晓梅;
儿歌是低学段语文教材的基础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文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探究儿歌的选编特点与教学策略。在选编方面,从数量占比、文本来源、题材类型分析选文特色,从难度梯度、板块分布、呈现形式解析编排规律;教学策略上,针对目标设定、内容选取、方法运用、评价实施等环节,提出优化方案,旨在为小学语文儿歌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v.30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李晓梅;李晓林;秦积翠;李乐;
对甘肃在职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素质检测后显示,教师专业素质整体高于中等水平,各维度表现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理念与师德素质、专业能力素质、乡村人文素质、信息技术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虽然整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仍存以下问题: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教师对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关联理解不足,乡土文化认知浅且教学融入弱,校本课程开发及本土资源利用率低,对自身职责认知及自主发展意识欠缺;专业知识方面,教师的知识更新滞后,对新课标理解不到位,通识性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方面,教师的多学科知识储备不足,跨学科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薄弱,教学方法单一,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开发能力待提升;信息技术方面,教师的实用可操作技术匮乏,应用能力弱,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提升意识不强;支持条件方面,信息化资源配置城乡差距大,培训机会少、形式单一、内容针对性差,考评制度不尽合理且执行不力。
2025年03期 v.30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王惠霞;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聚焦于我国教育实习研究的概况和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教育实习研究持续时间长,研究机构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师范生专业发展、实习模式创新以及实习与教师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的演进趋势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反映了教育实习领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求的过程。
2025年03期 v.30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白晓霞;
白话新诗诞生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对启蒙、培养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起过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具备三精品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白话新诗仍然能够被当代青年大学生所接受与喜爱。因此,从新的OBE理念要求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出发去重构《中国新诗研究》课程的教学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去实施教学思路重构:以“家国情怀”为定海神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进行持续改进。
2025年03期 v.30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余岩波;
缺乏实操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制约了课程思政的深入发展,文章基于教育性评价理论和课堂评价技巧理论,围绕前瞻性评价、目标和标准评价、自我评价和反馈要素,构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责任、立德成才的自我认知和爱意表达的理性思维为一体的课程思政价值目标评价体系,探究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程化的评价体系。
2025年03期 v.30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赵颖;
文章以梳理我国STEM课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历程、分析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目的。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知网(CNKI)发布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发现我国STEM教育理念融入学校课程的研究集中在实践形式、教学探索、学习者学习效果、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并从研究现状中发现了学术资源和研究成果地区间的失衡,缺乏跨学科、跨机构的纵深研究,忽视传统文化融入STEM教学实践,相对缺少新兴技术与教学设计融合方向等方面问题。因此,今后应侧重新兴技术和学校STEM课程深度融合、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中国STEM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路径等方面的研究。
2025年03期 v.30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闫宏伟;杨雨凡;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诸如“大学美术”等人文艺术素养课程的设置,全面培养非美术专业大学生审美能力是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大学美术”课程,从四个方面重点阐述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树立自主审美意识,实现课内外融合学习;合理设置美育课程,实现课堂优化创建;以“师”带“学”,提升审美协作力;拓宽审美视野渠道,着力构建审美新格局。通过上述策略,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力、批判力乃至创造力,促进非美术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5年03期 v.30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